一個爹媽哥哥都比自己出名N倍的悲催王爺(2)
來源:historytalking 發布時間:2018-11-13 07:58:46
上回說到竇嬰得罪了自己的姑媽竇太太,告病回家當宅男去了。竇太太氣的取消了竇嬰的門籍,不讓他進宮了。
第三節:劉啟的大麻煩
?
????事實很快就證明,。那天宴會上很可能不是喝高了信口胡說,而是為了讓小弟賣命而拋出去的香餌。因為當時劉啟采納了老師晁錯的《削藩策》,正在動手削藩。削藩這件事歷來是個危險舉動,很可能引起反彈,劉啟先拉攏下小弟劉武也在情理之中,萬一有問題至少自家親兄弟能照應一下。而那場宴會的當年春天就爆發了漢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諸侯王叛亂——以吳、楚為首的七國之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需要劉武的重大時刻到了。
????這場叛亂的爆發對劉啟來說算是沖動的懲罰了。源頭還得從他當太子的時候說起。當時文帝在位,吳王劉濞讓他的太子劉賢到長安充當人質,留在宮中生活。劉啟與劉賢兩人下棋,都是讓人寵壞了的紈绔子弟,為了一個棋子兒,互相爭執起來,劉啟腦袋一時發熱,抄起棋盤砸過去,一下子把吳太子劉賢給砸死了。劉啟當時就傻了眼,趕緊去稟告文帝,但是劉恒也沒辦法,人死了也沒法救活了。只能責罵劉啟一頓。然后好好哀悼了一番自己的侄子,讓人把尸體運回吳國安葬。
![]()
?吳王劉濞影視形象
??吳王劉濞看到自己愛子的尸體能不傷心欲絕嗎?心里這個恨,但是也沒辦法,總不能把劉啟殺了償命吧?不過也不能讓劉恒認為自己好欺負,于是劉濞給長安寫了一封信,說自己老病,以后不再每年去長安朝拜了。當時劉恒也不敢怎么樣他,盡管他明知道劉濞在裝病。于是好人做到底,不來朝拜就算了,你不是病了嗎,我送你一把拐杖。劉恒的情商確實相當的高,知道什么時候該忍。因為他清楚劉濞的實力,自己根基還不夠深厚,不想把事情鬧大了。畢竟他是劉邦當年親自封的吳王。
,畢竟跟朝廷直接對抗自己還沒有把握。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現在打不過你我就先努力奮斗攢錢。劉濞暗暗的開始招攬人才,吳國本來就富裕,在劉濞狠心治理下,越發的強大了。吳國境內有銅礦山能自己煉銅鑄錢,挨著海邊還可以煮鹽。有這兩項資源可不是小事,大家可以自行想象一下,這在現在就相當于直接送你一個印鈔廠,還完全沒有管制,估計這是所有人的夢想。
??順便交代一下劉濞的身世,他是劉邦二哥劉仲的兒子,劉老二在劉邦初年被封為代王,匈奴入侵代國,扛慣了鋤頭的劉仲哪打過仗,嚇得一點兒沒抵抗就一路跑回長安。雖然是劉邦是氣不過當年被老爹罵游手好閑不如二哥會種地。他為了看哥哥笑話,故意派老實巴交的二哥去對付彪悍的匈奴,但是劉仲也確實窩囊了點兒,結果從代王被貶成了合陽侯。還好他生了個比較勇武的兒子劉濞,在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亂時立了戰功,被封在吳國當了王,才算一掃當年棄國逃跑的恥辱。值得一提的是,劉邦在這個時候又顯出他的超級第六感了。剛封完他就后悔把吳國封給劉濞了,怎么看都覺得劉濞一臉反相,問劉濞,,這個人不會就是你吧?當時就把劉濞嚇得出了一身冷汗,連說不敢。有時候都懷疑劉邦是不是算命出身,又會測字,又會相面。還能預測未來。不得不說過去史書這種對帝王的崇拜神化情結讓人很無語……牛人都是要上應天相,有什么祥瑞出現的。
????等到劉啟即位的時候,高祖文帝當年封的諸侯王不少都已經很強大,。劉啟的老師晁錯看到這個形勢,就向劉啟上書力主削藩。也許晁錯太過書生意氣,就算想過這種事會觸及多少重量級人物的利益,會引起反撲,也鐵了心要為朝廷除去這些危險分子。
??其實劉啟心里也早就犯嘀咕,生怕這幫諸侯王哪天無聊造個反鬧個事,自己扛不住。想削又不敢說,看到晁錯的大力倡議,師徒二人一拍即合,就大刀闊斧的削了起來。開始楚國、趙國、膠西國幾個國家還算老實,找個理由削了一部分地就乖乖上交。原本還擔心會引起反彈的師徒倆這下放心了,削藩原來也不是那么恐怖嘛。這下大家膽子壯了,就開始策劃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吳王劉濞。這個可是大毒瘤,一定要拔除。晁錯和他的人馬在這邊研究給吳王按個什么罪名方便削地。劉濞那邊也沒有閑著,他很清楚,下一個削的就是自己。多年前的喪子之痛涌上心頭,新仇舊恨加在一起,讓劉濞徹底爆發了。
??這么多年的積累,等的就是這一天。于是劉濞開始派人聯絡其他諸侯王,很快楚、齊、趙、淄川、膠東、膠西、濟南、濟北一共八個國家響應了劉濞的號召,喊著“誅晁錯,。景帝前三年(前154)正月,吳王劉濞首先起兵于廣陵(江蘇揚州)。向西過淮河,與楚兵會合,一直打到了現在河南省的南部。
![]()
晁錯削藩
,肯定是晁錯劉啟師徒始料不及的。劉啟和晁錯沒想到自己點燃了火藥庫,本來以為頂多著點小火,隨便踩踩就滅了,誰知道竟然是大爆炸。雖然齊國和濟北最后沒有出兵。但是加上吳國七個國家的兵力,浩浩蕩蕩的殺奔長安,這個聲勢也把剛登基不久的劉啟嚇得不輕。他可沒有處理這種情況的經驗,一下就慌了神。請教自己一貫信任的晁老師,結果晁老師也被嚇蒙了,居然出了個餿主意,告訴劉啟,這種情況應該效仿高祖,皇上御駕親征,到前線鼓舞士氣。守衛京城的重任就交給自己吧。實在不行把吳國邊境的幾個城送給劉濞,也沒準劉濞一高興就退兵了。
??劉啟聽了半天沒言語??梢韵胂髣⒌男那?,一向信賴的老師鼓動自己捅了馬蜂窩,馬蜂撲過來蜇人的時候卻扔給自己這個當皇帝的處理。還讓自己去御駕親征,他在京城留守。在這種非常時期,誰知道他老人家會不會湊個熱鬧也造個反玩,那自己不是連老窩都沒有了?何況高祖劉邦爺爺打了那么多年仗,一向英勇善戰,還有出差錯的時候,最后還是舊傷復發死的。我這個太平天子打獵倒是還行,從來也沒打過仗???這不是讓我送死去嘛?送城這個主意更是餿,劉濞的胃口豈是區區幾個城能填平的?
??看來這時候還是靠自己吧,猛然間想起來,老爹臨死前對自己的囑咐,危難的時候可以找周亞夫。周亞夫是名門之后,漢初名將周勃的兒子。軍事才能很被文帝賞識。當時周亞夫已經被文帝調到長安附近,就為了預防萬一方便調遣。
??還是老爹最英明,給自己安排的這么周詳,劉啟心里直喊老爹萬歲。終于撈了根救命稻草,劉啟趕緊派人把周亞夫找來,二話不說,晉升周亞夫為帝國太尉,總管三軍,負責對付這次七國之亂的主力吳楚聯軍。想起有能力又忠心的竇嬰還在家里當宅男,趕緊把他也找來封了大將軍,坐鎮滎陽,平定齊趙的叛亂。有了這兩個人,劉啟像吃了定心丸,心里踏實多了。周亞夫、竇嬰等人忙著調兵遣將,預備糧草軍備。
??晁錯發現自己在曬在一邊,心里有點失落,結果此時他又犯下了一個讓他來不及后悔的錯誤。其實晁錯是個很為國家為皇帝著想的人,他提出的很多問題和策略都是真心維護國家的,也確實很有想法。但是他或許有治國韜略,,,這些年一直不停的為自己樹立敵人。無數人都等待著機會置他于死地。他剛剛惹下了大麻煩,卻沒有看對時機,還想借此機會除去他的死對頭袁盎。沒想到反而送了自己的性命。
??晁錯和丞相陶青以及其他高級官員商量,說袁盎當年在吳國當過相國,,劉濞策劃了這么多年,怎么可能以前沒有動靜。袁盎恐怕是被收買了?,F在劉濞反了,他肯定知道中間的密謀,我建議大家奏明皇上查一下他。結果他忽略了他商量的這幫人都是被他得罪過的,沒有人贊同他的觀點,還偷偷把這個消息透露給了袁盎。
??袁盎為了報仇也為了自保,開始反擊行動。他立刻晉見劉啟,要知道七國之亂打的旗號就是“誅晁錯,清君側”,袁盎以此為由說服劉啟,殺掉晁錯,吳王就沒有了起兵的理由。此時國家利益占了上風,再加上所有大臣沒有反對誅殺晁錯的,劉啟最后只能忍痛將自己忠心耿耿的老師處死了??蓱z晁錯糊里糊涂的給自己的治國大計做了血祭。
?
第四節:上陣也需親兄弟
??同一時刻,梁國,都城睢陽(今河南商丘)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處死晁錯并沒有撫平七國叛軍的殺氣,他們已經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押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一個晁錯早就不算什么,?
??由于梁國處于戰略要地,作為京城的一道重要屏障,要進攻長安必須經過梁國。這也是文帝采納賈誼的建議封劉武在此的用意。所以劉濞的吳軍北上和楚王劉戊的軍隊會合后,就向梁國發起了瘋狂的進攻。很快南面的棘壁就被攻破。梁軍損失慘重,不得不退守都城睢陽。
??劉武立在睢陽城頭,遠處吳楚大軍的旗幟在夕陽中顯得格外刺目。烈烈的風聲響徹耳邊。自己當了二十幾年養尊處優的王爺,從來沒有想過會面臨這種境況。吳楚的三十萬大軍全部壓在自己的國境內,睢陽城被圍得水泄不通,甚至自己的生死都成了未知。但是為了父親傳下來的江山,為了母親的安危,自己無論如何也要擋住叛軍。何況自己是當朝皇帝唯一的親弟弟,叛軍也不可能放過自己,沒有選擇的余地,只能死守。
??剛接到吳楚聯軍攻破棘壁的消息時,劉武不由得一陣慌亂,畢竟自己沒打過仗,幾十萬的吳楚聯軍正氣勢洶洶的殺過來,心里一點兒底都沒有。但是再沒底也得面對啊。關系到天下的安危,又不能學當年的合陽侯劉仲(劉濞的老爹)打不過撒腿就跑。短暫的慌亂過后,趕緊召見自己的部屬商議軍情。形勢緊急,匆匆指派了人帶兵去迎敵。結果兩方一交手才發現實力相差得很懸殊,梁軍很快就被擊潰,損失慘重,死傷了幾萬人,剩下的只能撤回睢陽保存實力。
![]()
周亞夫帶兵
??看著睢陽涌入的大批殘兵敗將,劉武的心又沉下去幾分,這一仗又輸得很慘,覺得自己有些扛不住了,該怎么辦?這時候周亞夫帶領軍隊到了在睢陽西邊的滎陽,劉武能找到的最好幫手就是他了。一直聽聞周亞夫能征慣戰,又是這次平叛的總負責人,就立馬向周亞夫求援。畢竟周亞夫應該清楚梁國的重要,不能失守。周亞夫接到求援信馬上率領軍隊離開滎陽,往東進發,劉武正滿心歡喜的等著他來救援,誰知道周亞夫竟然從睢陽邊上走了過去,一直往東走到昌邑(山東西南部金鄉縣)才駐扎了下來。昌邑在睢陽城的東北方,周亞夫整天在昌邑忙著修筑防御工事,一直也沒有派兵支援梁國的跡象,一副堅守不出的樣子不知道還以為他要改行搞工程……..
??劉武天天派出使者緊急求援,周亞夫卻始終按兵不動。但是叛軍可不管這些,沒有絲毫遲疑,吳楚的攻勢越來越猛烈,已經快接近睢陽了。劉武急了,這么緊要的關頭周亞夫居然還在裝聾作啞,梁國失守就不相信你沒責任。行,我支使不動你,總有人支使得動你,我上書給大哥,看你敢不敢違抗圣旨?可惜劉武太不了解周亞夫了。這位老兄可是酷到極致,對皇帝照樣不給面子。當年漢文帝去巡視軍營慰勞將士,前兩個營地都早早出來迎接,到兵營里也是長驅直入,絲毫沒有阻攔。但是到了周亞夫的細柳營卻吃了閉門羹,好不容易在周亞夫的允許下才進了兵營,一路上還得小心翼翼的。稍微正常點的人就算不拍馬屁,也得在皇帝來的時候給個特例啊,就周亞夫牛氣,偏不管這套。漢文帝劉恒是個頗具慧眼的皇帝。從此認定周亞夫可以托付重任的人,臨死前特意叮囑劉啟,有困難找周亞夫。這樣連老皇帝的帳都不買的主兒,新任小皇帝也未必搞的定。
??劉啟接到小弟的告急信也嚇壞了,要是梁國真被攻破,小弟的性命恐怕不保啊,到時候老媽還不得恨死我……趕緊給周亞夫發緊急命令去支援梁國保衛戰。結果人家周大將軍酷酷的回了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把劉啟同志給打發了。其實周亞夫早在出兵時就跟劉啟交待好戰略部署了,梁國正面阻擋吳楚聯軍,自己切斷敵軍的后勤供給線,吳楚失去后勤給養,自然就像秋后的螞蚱,蹦跶不了幾天。劉啟當時也是同意了的?,F在搞成這樣,劉啟也沒了轍,現在還得靠人家打仗,只能讓劉武老弟自己努力堅持了。只是后宮的老娘整日以淚洗面,罵劉啟故意想害死自己的親弟弟,一向孝順的劉啟也是干著急不敢說話。
?看著吳楚大軍步步緊逼,近在咫尺的朝廷軍隊卻始終按兵不動。自己給大哥發的告急信沒調到周亞夫的援兵,就在精神上鼓勵安慰了一下。劉武心里窩火,大哥啊大哥,你老弟我的小命都快沒了,你就一封安慰信能管什么用???能擋住幾十萬大軍嘛?周亞夫這個家伙,真是不把我這個堂堂梁王的性命當回事,死活也不肯救援我。咱這梁子結的大了,我這次要是能平安度過,你就小心點兒吧。劉武越想越氣,皺著眉再看看一班下屬像蒼蠅一樣亂哄哄的吵鬧,有的說該打,有的說該求援,也有的說還是堅守不出更安全。都是老生常談的調調,沒有一個比較有建樹的意見。這時候一個聲音冒出來:“稟大王,臣愿意領兵去攻打叛軍!”,劉武心里一喜,終于有人愿意帶兵出征了,原來是中大夫韓安國,這是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人,相當有謀略,一直很看重他。其實劉武心里清楚,打是一定要打,但是如何打,如何部署才是關鍵,前幾次的敗仗讓自己長了教訓,不能盲目應戰。枉費自己平日如此看重人才,一直在招賢納士,白白養了這么多閑人,在這危機時刻才顯出誰是真正的棟梁之才?!绊n大夫,我了解你的為國分憂的決心,但是你準備如何打?”
??韓安國不徐不疾的說“殿下,以臣看來,由于我梁國正處于屏蔽長安的戰略要地。吳楚叛軍想進犯長安就必須經過梁國。而大王又與當今皇上是太后一母所生,自然不可能被他們策反。他們為形勢所迫必須攻打我國,為了速戰速決,肯定會采用拼命的打法。我們不能硬碰,盡量采用拖延策略。畢竟他們是遠征,供給軍備物資耗不起,,名不正言不順,久攻不下士氣必然不足。臣請與張羽領兵出戰迎敵,大王親自堅守睢陽城。我梁國物資充沛,睢陽城池堅固,大王坐鎮自然固若金湯。一方面使叛軍不能接近長安,另一方面拖住叛軍,為朝廷援軍爭取時間,到時候兩面夾擊,叛軍定能擊破,大王自然功蓋千秋?!?劉武不禁擊了下掌,“韓大夫,分析的太好了,你果然能安邦定國??!好,我就派你和張羽率軍迎戰叛軍。任命韓安國和張羽為將軍,不日領兵迎戰,孤將親自送三軍出城?!?/p>
??一番部署后,韓安國和張羽還有幾個將軍帶領梁國軍隊,浩浩蕩蕩走出睢陽。劉武果然親自來送行,為幾位將軍斟上踐行酒,大家接在手里,心里清楚出這杯酒的重量,這是梁王的生死、梁國乃至漢朝的未來,都托付在這杯酒里。剛要捧起酒杯一飲而盡,忽然見劉武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對著眾將深深行了一禮。這一舉動嚇壞了在場的人,韓安國和張羽等幾個將領更是驚呆了,也趕緊跪了下來。劉武直起身來,眼望著韓安國和張羽,“幾位愛卿,如今大漢天下岌岌可危,叛軍近在咫尺。如果梁國失守,長安必然告急,太后和當今皇上的安危就會受到威脅”說到這,劉武的聲音都有些不禁哽咽了,“大漢的江山社稷就扛著大家肩上,我劉武先拜謝各位!”幾個將領聽到這,也不禁動容了,這一干下屬誰不知道梁王的心高氣傲?當今皇上的親兄弟,太后最寵愛的兒子。如此尊崇的地位現在卻這樣謙卑的給大家送行,誰能不了解梁王的苦心,體會不出他的憂慮?韓安國對著劉武一拜“我等一定不負大王所托,叛軍進攻睢陽先要踏過我們的尸體!”這時三軍將士也齊聲吶喊,聲震四野,聽著這股氣勢,劉武也略略放了點心。他站了起來,親手扶起幾個將領,一直將三軍送出城外很遠。
![]()
劉武頭像
劉武這一跪,恐怕也感動了老天,韓安國和張羽帶領下,一直被動挨打的梁國終于扭轉劣勢,讓吳楚聯軍也嘗到了失敗的滋味。二人一文一武,一剛一柔。韓安國極有謀略,為人處事又十分穩健。張羽則非常勇猛,他是帶著家仇來投奔劉武的,張羽的哥哥張尚是楚王劉戊的前任丞相,,卻被殺了,張羽從此與劉戊不共戴天??上攵@樣的兩個人合作起來必然是威力無窮。
??吳王劉濞本來打算一舉拿下梁國,接收梁國的大量財物和物資,然后就可以進軍長安了,天下似乎已經在自己的囊中了。開始的幾場勝仗讓他已經有點飄飄然了,但是攻到了睢陽城,卻陷入了膠著狀態。連日攻城始終攻不下來,還來要忍受梁國軍隊在側面的游擊戰似的襲擊。本來吳楚聯軍是這次叛亂的主力,現在卻陷進梁國這個泥潭里出不來了。
??而這個時候,劉濞又收到一個非常糟糕的消息。一直窩在昌邑搞工程的周亞夫原來不是準備當烏龜,而是在等著抄自己后路。趁著自己攻打梁國,沒有時間搭理他,派一隊輕騎兵截斷了自己的后勤供給線。這下更是進退不得了,繼續攻梁國?啃這塊硬骨頭已經把自己的牙崩得七零八落,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時候能打下來?,F在后勤又出了狀況,拖久了士兵們都得餓肚子,想攻下來恐怕更是難上加難了。怎么辦?劉濞思來想去,最后決定放棄梁國,轉而進攻周亞夫。因為他覺得問題的根源還在周亞夫那,畢竟他的軍隊是朝廷主力,打敗了他就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何況那里又沒有睢陽高大的城墻易守難攻,奪下后勤物資也夠自己支撐一段時間的。打定主意他就扔下了睢陽,殺奔了昌邑。誰知道昌邑這塊骨頭也一樣難啃。周亞夫的名氣不是吹出來。漢文帝識人用人的水平確實一流。當年號稱英勇善戰的劉濞面對周亞夫依然被打的落花流水。劉濞的信心在這段時間和梁國的拉鋸戰中就被消磨殆盡,再加上周亞夫的致命一擊,徹底崩潰了。終于放棄了進攻,待著幾千親兵逃跑了去投奔東越國,結果被東越王殺掉把腦袋獻給了劉啟。楚王劉戊自殺,其余幾個國家也很快被擊敗,這場聲勢浩大的七國之亂經過短短的三個月就這樣戛然而止。
??這場叛亂成就了兩個人,劉武和周亞夫。周亞夫以此一戰成為漢朝的大功臣,得到了劉啟的無比倚重,后來甚至升到了丞相的位置。如果說周亞夫是力挽狂瀾的棟梁之臣,那劉武就是擋在敵人面前堅實的堡壘。如果吳楚聯軍沒有在梁國耗盡了鋒芒,也不會這么快就失敗。而梁國在這場戰爭中的貢獻不亞于政府軍,牽制住了叛軍的主力,起到了很大的消耗作用,梁軍殺敵和俘虜的數量幾乎和政府軍平分秋色。
??劉濞幾十年的積累和精心策劃毀于一旦,僅僅堅持了三個月的時間,不能不說是決策者之間的差距。他和劉武的對峙在很多方面其實是旗鼓相當的,同樣擁有首屈一指的富庶大國,同樣喜歡招賢納士,招攬人才。但是劉濞有幾十年的積累,還有領兵打仗的經驗,甚至還有楚國的傾國相助。而劉武是個太平王爺,沒有對敵打仗的經驗,有的只是責任和必須背水一戰的處境,周亞夫并沒有對劉武守梁國有任何幫助。雖然到這個境地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來的,但是至少劉武明白了靠人不如靠己,在危急時刻還是堅持了下去。其實劉濞不該輸掉這場戰斗,至少不該這么快。除了周亞夫正確的軍事策略外,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劉濞的用人態度和劉武、周亞夫都大不相同。歷來能成大事者,必善于用人。劉邦、李世民甚至漢文帝劉恒都是非常經典的例子。能挑出自己需要的人才,更能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這樣其實就成功了一大半??上㈠ǖ恼匈t納士不過求名而已,完全浪費了自己身邊的人才。
![]()
七國之亂全形勢圖
??早在劉濞出征的時候,就有不少人給他提了不少非常有用的建議。他的大將軍田伯祿就建議分兵兩路,劉濞繼續往西攻函谷關,而自己帶領一部分人馬從南面攻淮南、長沙。這樣比起大家一股腦都去攻函谷關這樣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打法勝算大了很多。這個打法其實在劉邦和項羽攻秦國的時候就采用過,是個很成功的先例。但可笑的是劉濞一個兒子說擔心田伯祿分兵之后會倒戈,劉濞就否定了這個建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條很重要的準則在劉濞這根本行不通。這個人疑心太重了,對自己的大將軍都難以信任。劉濞把軍隊的指揮權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甚至楚國的軍隊也聽他指揮,可憐的楚王劉戊所托非人,白白送了性命。劉濞一直沒掂量好自己分量,他不是一個英明的君主,更不是一個好將領。
??然后又有一個年輕的恒將軍從戰略高度提了一條非常有用的建議。朝廷的軍隊以戰車兵和騎兵為主,在平原作戰具有很大優勢,而吳楚聯軍以步兵為主,可以涉險。這一路不要攻城,繞道直取武庫洛陽和糧倉敖倉,我們有了穩固的后勤供給,就可以占據地利優勢對抗朝廷了,雖然沒有入關,但是天下已經到手了一半。如果咱們一路慢慢攻城,到了梁國楚國的平原地區,等朝廷的軍隊趕上,我們就沒有反抗的余地的了。結果劉濞贊同身邊老將的說法,認為年輕人太貪功,不穩妥,又沒有采納。
??還有一個門客周丘,因為整天醉生夢死的,劉濞也沒把他當回事。起兵之后所有門客被封了官,就周丘沒有。周老兄找劉濞毛遂自薦,要了個使節(使者的信物)就跑回老家去征兵,一夜間就召集到了三萬人。等到了城陽的時候,周倉手下已經有了十幾萬人,可惜這時候劉濞已經戰敗被殺,周倉也因為背上得了毒瘡而死。
??可惜這些人才跟了劉濞,沒有機會施展,最后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反觀劉武和周亞夫就完全不同。周亞夫甚至連路上遇到的一個平民百姓的話都能采納。而劉武在危難關頭對自己下屬的信任就更加可貴了。韓安國自薦領兵,如果按劉濞的思路,韓安國也完全有可能帶著軍隊向吳楚聯軍投降。這樣情況并不稀奇??蓜⑽錄]有絲毫遲疑,立刻就任命韓安國為將軍。雖然當時是有些死馬當活馬醫的意思,但是他送行時的一跪,確實感動了全軍。有幾個自恃身份尊貴的人能放下自己的身價做到這點?或許劉武沒有周亞夫的軍事天才,但是正是他對自己部屬的完全信賴和倚重,促成了他在和劉濞對決中的成功。
![]()
??這場戰爭除了周亞夫還成就了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將——飛將軍李廣。此時的李廣正當壯年,意氣風發之時,在周亞夫麾下擔任驍騎都尉。在周亞夫率軍堅守昌邑等待給吳楚聯軍致命一擊的時候,李廣以他的英勇拔得了頭籌,他奪取了吳楚叛軍的帥旗,一下擊潰了吳楚的士氣,很快就敗北了。李廣的大名從此流傳開來。劉小弟當然也聽說了李廣的厲害。一向愛才的他喜歡得不得了,馬上把梁國的將軍印送給了李廣了,想把這個將才收到自己的麾下。結果劉武沒想到他的盛情卻害了李廣,李廣在這次戰役里立了如此大的功勞,就因為接了他的將軍印,連個封賞都沒有。(有時候想想劉武真是個單純可愛的孩子,想干啥就干啥也不顧及他老哥的感受。你愛招賢納士也就罷了,帶一幫文人吃吃喝喝的沒關系,頂多糟點錢,現在連武將都想招攬,最可恨的是還從我這挖墻腳,你這算什么意思???難道沒事準備軍事演習一下,萬一我不給你皇位你就來個軍事政變什么的?這事擱我,我也不高興。只是可憐了李廣,從這就開始奠定他“李廣難封”的命運。李廣后來盡管憑出色的箭術和武藝讓匈奴聞風喪膽,卻不是因為種種原因打敗仗就是打了勝仗卻犯錯誤功過相抵,以至于到死都沒有封上侯爵)
?
上一期:
?作者:木安蘊
木安蘊,一只有內涵的二貨,文藝外表漢子心,有時正經有時逗比,會賣萌會煽情,啥都愛好啥都關注,可惜樣樣不精通。(個人公眾號ID:muyuzayan,風格內容不定)
![]()
往期精彩推薦
下面是本文作者的支付寶二維碼,如果你喜歡他寫的東西,就用實際行動表示一下吧:)
![]()
關于時拾史事 搜索微信號:historytalking 關注時拾史事,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時拾史事是今日頭條簽約作者。時拾史事讀者群號 535858375,歡迎喜歡歷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投稿請發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qrcode_for_gh_35bff426f7ac_258.jpg]()
更多文章,長按關注
第三節:劉啟的大麻煩
?
????事實很快就證明,。那天宴會上很可能不是喝高了信口胡說,而是為了讓小弟賣命而拋出去的香餌。因為當時劉啟采納了老師晁錯的《削藩策》,正在動手削藩。削藩這件事歷來是個危險舉動,很可能引起反彈,劉啟先拉攏下小弟劉武也在情理之中,萬一有問題至少自家親兄弟能照應一下。而那場宴會的當年春天就爆發了漢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諸侯王叛亂——以吳、楚為首的七國之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需要劉武的重大時刻到了。
????這場叛亂的爆發對劉啟來說算是沖動的懲罰了。源頭還得從他當太子的時候說起。當時文帝在位,吳王劉濞讓他的太子劉賢到長安充當人質,留在宮中生活。劉啟與劉賢兩人下棋,都是讓人寵壞了的紈绔子弟,為了一個棋子兒,互相爭執起來,劉啟腦袋一時發熱,抄起棋盤砸過去,一下子把吳太子劉賢給砸死了。劉啟當時就傻了眼,趕緊去稟告文帝,但是劉恒也沒辦法,人死了也沒法救活了。只能責罵劉啟一頓。然后好好哀悼了一番自己的侄子,讓人把尸體運回吳國安葬。
?吳王劉濞影視形象
??吳王劉濞看到自己愛子的尸體能不傷心欲絕嗎?心里這個恨,但是也沒辦法,總不能把劉啟殺了償命吧?不過也不能讓劉恒認為自己好欺負,于是劉濞給長安寫了一封信,說自己老病,以后不再每年去長安朝拜了。當時劉恒也不敢怎么樣他,盡管他明知道劉濞在裝病。于是好人做到底,不來朝拜就算了,你不是病了嗎,我送你一把拐杖。劉恒的情商確實相當的高,知道什么時候該忍。因為他清楚劉濞的實力,自己根基還不夠深厚,不想把事情鬧大了。畢竟他是劉邦當年親自封的吳王。
,畢竟跟朝廷直接對抗自己還沒有把握。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現在打不過你我就先努力奮斗攢錢。劉濞暗暗的開始招攬人才,吳國本來就富裕,在劉濞狠心治理下,越發的強大了。吳國境內有銅礦山能自己煉銅鑄錢,挨著海邊還可以煮鹽。有這兩項資源可不是小事,大家可以自行想象一下,這在現在就相當于直接送你一個印鈔廠,還完全沒有管制,估計這是所有人的夢想。
??順便交代一下劉濞的身世,他是劉邦二哥劉仲的兒子,劉老二在劉邦初年被封為代王,匈奴入侵代國,扛慣了鋤頭的劉仲哪打過仗,嚇得一點兒沒抵抗就一路跑回長安。雖然是劉邦是氣不過當年被老爹罵游手好閑不如二哥會種地。他為了看哥哥笑話,故意派老實巴交的二哥去對付彪悍的匈奴,但是劉仲也確實窩囊了點兒,結果從代王被貶成了合陽侯。還好他生了個比較勇武的兒子劉濞,在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亂時立了戰功,被封在吳國當了王,才算一掃當年棄國逃跑的恥辱。值得一提的是,劉邦在這個時候又顯出他的超級第六感了。剛封完他就后悔把吳國封給劉濞了,怎么看都覺得劉濞一臉反相,問劉濞,,這個人不會就是你吧?當時就把劉濞嚇得出了一身冷汗,連說不敢。有時候都懷疑劉邦是不是算命出身,又會測字,又會相面。還能預測未來。不得不說過去史書這種對帝王的崇拜神化情結讓人很無語……牛人都是要上應天相,有什么祥瑞出現的。
????等到劉啟即位的時候,高祖文帝當年封的諸侯王不少都已經很強大,。劉啟的老師晁錯看到這個形勢,就向劉啟上書力主削藩。也許晁錯太過書生意氣,就算想過這種事會觸及多少重量級人物的利益,會引起反撲,也鐵了心要為朝廷除去這些危險分子。
??其實劉啟心里也早就犯嘀咕,生怕這幫諸侯王哪天無聊造個反鬧個事,自己扛不住。想削又不敢說,看到晁錯的大力倡議,師徒二人一拍即合,就大刀闊斧的削了起來。開始楚國、趙國、膠西國幾個國家還算老實,找個理由削了一部分地就乖乖上交。原本還擔心會引起反彈的師徒倆這下放心了,削藩原來也不是那么恐怖嘛。這下大家膽子壯了,就開始策劃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吳王劉濞。這個可是大毒瘤,一定要拔除。晁錯和他的人馬在這邊研究給吳王按個什么罪名方便削地。劉濞那邊也沒有閑著,他很清楚,下一個削的就是自己。多年前的喪子之痛涌上心頭,新仇舊恨加在一起,讓劉濞徹底爆發了。
??這么多年的積累,等的就是這一天。于是劉濞開始派人聯絡其他諸侯王,很快楚、齊、趙、淄川、膠東、膠西、濟南、濟北一共八個國家響應了劉濞的號召,喊著“誅晁錯,。景帝前三年(前154)正月,吳王劉濞首先起兵于廣陵(江蘇揚州)。向西過淮河,與楚兵會合,一直打到了現在河南省的南部。
晁錯削藩
,肯定是晁錯劉啟師徒始料不及的。劉啟和晁錯沒想到自己點燃了火藥庫,本來以為頂多著點小火,隨便踩踩就滅了,誰知道竟然是大爆炸。雖然齊國和濟北最后沒有出兵。但是加上吳國七個國家的兵力,浩浩蕩蕩的殺奔長安,這個聲勢也把剛登基不久的劉啟嚇得不輕。他可沒有處理這種情況的經驗,一下就慌了神。請教自己一貫信任的晁老師,結果晁老師也被嚇蒙了,居然出了個餿主意,告訴劉啟,這種情況應該效仿高祖,皇上御駕親征,到前線鼓舞士氣。守衛京城的重任就交給自己吧。實在不行把吳國邊境的幾個城送給劉濞,也沒準劉濞一高興就退兵了。
??劉啟聽了半天沒言語??梢韵胂髣⒌男那?,一向信賴的老師鼓動自己捅了馬蜂窩,馬蜂撲過來蜇人的時候卻扔給自己這個當皇帝的處理。還讓自己去御駕親征,他在京城留守。在這種非常時期,誰知道他老人家會不會湊個熱鬧也造個反玩,那自己不是連老窩都沒有了?何況高祖劉邦爺爺打了那么多年仗,一向英勇善戰,還有出差錯的時候,最后還是舊傷復發死的。我這個太平天子打獵倒是還行,從來也沒打過仗???這不是讓我送死去嘛?送城這個主意更是餿,劉濞的胃口豈是區區幾個城能填平的?
??看來這時候還是靠自己吧,猛然間想起來,老爹臨死前對自己的囑咐,危難的時候可以找周亞夫。周亞夫是名門之后,漢初名將周勃的兒子。軍事才能很被文帝賞識。當時周亞夫已經被文帝調到長安附近,就為了預防萬一方便調遣。
??還是老爹最英明,給自己安排的這么周詳,劉啟心里直喊老爹萬歲。終于撈了根救命稻草,劉啟趕緊派人把周亞夫找來,二話不說,晉升周亞夫為帝國太尉,總管三軍,負責對付這次七國之亂的主力吳楚聯軍。想起有能力又忠心的竇嬰還在家里當宅男,趕緊把他也找來封了大將軍,坐鎮滎陽,平定齊趙的叛亂。有了這兩個人,劉啟像吃了定心丸,心里踏實多了。周亞夫、竇嬰等人忙著調兵遣將,預備糧草軍備。
??晁錯發現自己在曬在一邊,心里有點失落,結果此時他又犯下了一個讓他來不及后悔的錯誤。其實晁錯是個很為國家為皇帝著想的人,他提出的很多問題和策略都是真心維護國家的,也確實很有想法。但是他或許有治國韜略,,,這些年一直不停的為自己樹立敵人。無數人都等待著機會置他于死地。他剛剛惹下了大麻煩,卻沒有看對時機,還想借此機會除去他的死對頭袁盎。沒想到反而送了自己的性命。
??晁錯和丞相陶青以及其他高級官員商量,說袁盎當年在吳國當過相國,,劉濞策劃了這么多年,怎么可能以前沒有動靜。袁盎恐怕是被收買了?,F在劉濞反了,他肯定知道中間的密謀,我建議大家奏明皇上查一下他。結果他忽略了他商量的這幫人都是被他得罪過的,沒有人贊同他的觀點,還偷偷把這個消息透露給了袁盎。
??袁盎為了報仇也為了自保,開始反擊行動。他立刻晉見劉啟,要知道七國之亂打的旗號就是“誅晁錯,清君側”,袁盎以此為由說服劉啟,殺掉晁錯,吳王就沒有了起兵的理由。此時國家利益占了上風,再加上所有大臣沒有反對誅殺晁錯的,劉啟最后只能忍痛將自己忠心耿耿的老師處死了??蓱z晁錯糊里糊涂的給自己的治國大計做了血祭。
?
第四節:上陣也需親兄弟
??同一時刻,梁國,都城睢陽(今河南商丘)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處死晁錯并沒有撫平七國叛軍的殺氣,他們已經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押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一個晁錯早就不算什么,?
??由于梁國處于戰略要地,作為京城的一道重要屏障,要進攻長安必須經過梁國。這也是文帝采納賈誼的建議封劉武在此的用意。所以劉濞的吳軍北上和楚王劉戊的軍隊會合后,就向梁國發起了瘋狂的進攻。很快南面的棘壁就被攻破。梁軍損失慘重,不得不退守都城睢陽。
??劉武立在睢陽城頭,遠處吳楚大軍的旗幟在夕陽中顯得格外刺目。烈烈的風聲響徹耳邊。自己當了二十幾年養尊處優的王爺,從來沒有想過會面臨這種境況。吳楚的三十萬大軍全部壓在自己的國境內,睢陽城被圍得水泄不通,甚至自己的生死都成了未知。但是為了父親傳下來的江山,為了母親的安危,自己無論如何也要擋住叛軍。何況自己是當朝皇帝唯一的親弟弟,叛軍也不可能放過自己,沒有選擇的余地,只能死守。
??剛接到吳楚聯軍攻破棘壁的消息時,劉武不由得一陣慌亂,畢竟自己沒打過仗,幾十萬的吳楚聯軍正氣勢洶洶的殺過來,心里一點兒底都沒有。但是再沒底也得面對啊。關系到天下的安危,又不能學當年的合陽侯劉仲(劉濞的老爹)打不過撒腿就跑。短暫的慌亂過后,趕緊召見自己的部屬商議軍情。形勢緊急,匆匆指派了人帶兵去迎敵。結果兩方一交手才發現實力相差得很懸殊,梁軍很快就被擊潰,損失慘重,死傷了幾萬人,剩下的只能撤回睢陽保存實力。
周亞夫帶兵
??看著睢陽涌入的大批殘兵敗將,劉武的心又沉下去幾分,這一仗又輸得很慘,覺得自己有些扛不住了,該怎么辦?這時候周亞夫帶領軍隊到了在睢陽西邊的滎陽,劉武能找到的最好幫手就是他了。一直聽聞周亞夫能征慣戰,又是這次平叛的總負責人,就立馬向周亞夫求援。畢竟周亞夫應該清楚梁國的重要,不能失守。周亞夫接到求援信馬上率領軍隊離開滎陽,往東進發,劉武正滿心歡喜的等著他來救援,誰知道周亞夫竟然從睢陽邊上走了過去,一直往東走到昌邑(山東西南部金鄉縣)才駐扎了下來。昌邑在睢陽城的東北方,周亞夫整天在昌邑忙著修筑防御工事,一直也沒有派兵支援梁國的跡象,一副堅守不出的樣子不知道還以為他要改行搞工程……..
??劉武天天派出使者緊急求援,周亞夫卻始終按兵不動。但是叛軍可不管這些,沒有絲毫遲疑,吳楚的攻勢越來越猛烈,已經快接近睢陽了。劉武急了,這么緊要的關頭周亞夫居然還在裝聾作啞,梁國失守就不相信你沒責任。行,我支使不動你,總有人支使得動你,我上書給大哥,看你敢不敢違抗圣旨?可惜劉武太不了解周亞夫了。這位老兄可是酷到極致,對皇帝照樣不給面子。當年漢文帝去巡視軍營慰勞將士,前兩個營地都早早出來迎接,到兵營里也是長驅直入,絲毫沒有阻攔。但是到了周亞夫的細柳營卻吃了閉門羹,好不容易在周亞夫的允許下才進了兵營,一路上還得小心翼翼的。稍微正常點的人就算不拍馬屁,也得在皇帝來的時候給個特例啊,就周亞夫牛氣,偏不管這套。漢文帝劉恒是個頗具慧眼的皇帝。從此認定周亞夫可以托付重任的人,臨死前特意叮囑劉啟,有困難找周亞夫。這樣連老皇帝的帳都不買的主兒,新任小皇帝也未必搞的定。
??劉啟接到小弟的告急信也嚇壞了,要是梁國真被攻破,小弟的性命恐怕不保啊,到時候老媽還不得恨死我……趕緊給周亞夫發緊急命令去支援梁國保衛戰。結果人家周大將軍酷酷的回了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把劉啟同志給打發了。其實周亞夫早在出兵時就跟劉啟交待好戰略部署了,梁國正面阻擋吳楚聯軍,自己切斷敵軍的后勤供給線,吳楚失去后勤給養,自然就像秋后的螞蚱,蹦跶不了幾天。劉啟當時也是同意了的?,F在搞成這樣,劉啟也沒了轍,現在還得靠人家打仗,只能讓劉武老弟自己努力堅持了。只是后宮的老娘整日以淚洗面,罵劉啟故意想害死自己的親弟弟,一向孝順的劉啟也是干著急不敢說話。
?看著吳楚大軍步步緊逼,近在咫尺的朝廷軍隊卻始終按兵不動。自己給大哥發的告急信沒調到周亞夫的援兵,就在精神上鼓勵安慰了一下。劉武心里窩火,大哥啊大哥,你老弟我的小命都快沒了,你就一封安慰信能管什么用???能擋住幾十萬大軍嘛?周亞夫這個家伙,真是不把我這個堂堂梁王的性命當回事,死活也不肯救援我。咱這梁子結的大了,我這次要是能平安度過,你就小心點兒吧。劉武越想越氣,皺著眉再看看一班下屬像蒼蠅一樣亂哄哄的吵鬧,有的說該打,有的說該求援,也有的說還是堅守不出更安全。都是老生常談的調調,沒有一個比較有建樹的意見。這時候一個聲音冒出來:“稟大王,臣愿意領兵去攻打叛軍!”,劉武心里一喜,終于有人愿意帶兵出征了,原來是中大夫韓安國,這是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人,相當有謀略,一直很看重他。其實劉武心里清楚,打是一定要打,但是如何打,如何部署才是關鍵,前幾次的敗仗讓自己長了教訓,不能盲目應戰。枉費自己平日如此看重人才,一直在招賢納士,白白養了這么多閑人,在這危機時刻才顯出誰是真正的棟梁之才?!绊n大夫,我了解你的為國分憂的決心,但是你準備如何打?”
??韓安國不徐不疾的說“殿下,以臣看來,由于我梁國正處于屏蔽長安的戰略要地。吳楚叛軍想進犯長安就必須經過梁國。而大王又與當今皇上是太后一母所生,自然不可能被他們策反。他們為形勢所迫必須攻打我國,為了速戰速決,肯定會采用拼命的打法。我們不能硬碰,盡量采用拖延策略。畢竟他們是遠征,供給軍備物資耗不起,,名不正言不順,久攻不下士氣必然不足。臣請與張羽領兵出戰迎敵,大王親自堅守睢陽城。我梁國物資充沛,睢陽城池堅固,大王坐鎮自然固若金湯。一方面使叛軍不能接近長安,另一方面拖住叛軍,為朝廷援軍爭取時間,到時候兩面夾擊,叛軍定能擊破,大王自然功蓋千秋?!?劉武不禁擊了下掌,“韓大夫,分析的太好了,你果然能安邦定國??!好,我就派你和張羽率軍迎戰叛軍。任命韓安國和張羽為將軍,不日領兵迎戰,孤將親自送三軍出城?!?/p>
??一番部署后,韓安國和張羽還有幾個將軍帶領梁國軍隊,浩浩蕩蕩走出睢陽。劉武果然親自來送行,為幾位將軍斟上踐行酒,大家接在手里,心里清楚出這杯酒的重量,這是梁王的生死、梁國乃至漢朝的未來,都托付在這杯酒里。剛要捧起酒杯一飲而盡,忽然見劉武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對著眾將深深行了一禮。這一舉動嚇壞了在場的人,韓安國和張羽等幾個將領更是驚呆了,也趕緊跪了下來。劉武直起身來,眼望著韓安國和張羽,“幾位愛卿,如今大漢天下岌岌可危,叛軍近在咫尺。如果梁國失守,長安必然告急,太后和當今皇上的安危就會受到威脅”說到這,劉武的聲音都有些不禁哽咽了,“大漢的江山社稷就扛著大家肩上,我劉武先拜謝各位!”幾個將領聽到這,也不禁動容了,這一干下屬誰不知道梁王的心高氣傲?當今皇上的親兄弟,太后最寵愛的兒子。如此尊崇的地位現在卻這樣謙卑的給大家送行,誰能不了解梁王的苦心,體會不出他的憂慮?韓安國對著劉武一拜“我等一定不負大王所托,叛軍進攻睢陽先要踏過我們的尸體!”這時三軍將士也齊聲吶喊,聲震四野,聽著這股氣勢,劉武也略略放了點心。他站了起來,親手扶起幾個將領,一直將三軍送出城外很遠。
劉武頭像
劉武這一跪,恐怕也感動了老天,韓安國和張羽帶領下,一直被動挨打的梁國終于扭轉劣勢,讓吳楚聯軍也嘗到了失敗的滋味。二人一文一武,一剛一柔。韓安國極有謀略,為人處事又十分穩健。張羽則非常勇猛,他是帶著家仇來投奔劉武的,張羽的哥哥張尚是楚王劉戊的前任丞相,,卻被殺了,張羽從此與劉戊不共戴天??上攵@樣的兩個人合作起來必然是威力無窮。
??吳王劉濞本來打算一舉拿下梁國,接收梁國的大量財物和物資,然后就可以進軍長安了,天下似乎已經在自己的囊中了。開始的幾場勝仗讓他已經有點飄飄然了,但是攻到了睢陽城,卻陷入了膠著狀態。連日攻城始終攻不下來,還來要忍受梁國軍隊在側面的游擊戰似的襲擊。本來吳楚聯軍是這次叛亂的主力,現在卻陷進梁國這個泥潭里出不來了。
??而這個時候,劉濞又收到一個非常糟糕的消息。一直窩在昌邑搞工程的周亞夫原來不是準備當烏龜,而是在等著抄自己后路。趁著自己攻打梁國,沒有時間搭理他,派一隊輕騎兵截斷了自己的后勤供給線。這下更是進退不得了,繼續攻梁國?啃這塊硬骨頭已經把自己的牙崩得七零八落,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時候能打下來?,F在后勤又出了狀況,拖久了士兵們都得餓肚子,想攻下來恐怕更是難上加難了。怎么辦?劉濞思來想去,最后決定放棄梁國,轉而進攻周亞夫。因為他覺得問題的根源還在周亞夫那,畢竟他的軍隊是朝廷主力,打敗了他就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何況那里又沒有睢陽高大的城墻易守難攻,奪下后勤物資也夠自己支撐一段時間的。打定主意他就扔下了睢陽,殺奔了昌邑。誰知道昌邑這塊骨頭也一樣難啃。周亞夫的名氣不是吹出來。漢文帝識人用人的水平確實一流。當年號稱英勇善戰的劉濞面對周亞夫依然被打的落花流水。劉濞的信心在這段時間和梁國的拉鋸戰中就被消磨殆盡,再加上周亞夫的致命一擊,徹底崩潰了。終于放棄了進攻,待著幾千親兵逃跑了去投奔東越國,結果被東越王殺掉把腦袋獻給了劉啟。楚王劉戊自殺,其余幾個國家也很快被擊敗,這場聲勢浩大的七國之亂經過短短的三個月就這樣戛然而止。
??這場叛亂成就了兩個人,劉武和周亞夫。周亞夫以此一戰成為漢朝的大功臣,得到了劉啟的無比倚重,后來甚至升到了丞相的位置。如果說周亞夫是力挽狂瀾的棟梁之臣,那劉武就是擋在敵人面前堅實的堡壘。如果吳楚聯軍沒有在梁國耗盡了鋒芒,也不會這么快就失敗。而梁國在這場戰爭中的貢獻不亞于政府軍,牽制住了叛軍的主力,起到了很大的消耗作用,梁軍殺敵和俘虜的數量幾乎和政府軍平分秋色。
??劉濞幾十年的積累和精心策劃毀于一旦,僅僅堅持了三個月的時間,不能不說是決策者之間的差距。他和劉武的對峙在很多方面其實是旗鼓相當的,同樣擁有首屈一指的富庶大國,同樣喜歡招賢納士,招攬人才。但是劉濞有幾十年的積累,還有領兵打仗的經驗,甚至還有楚國的傾國相助。而劉武是個太平王爺,沒有對敵打仗的經驗,有的只是責任和必須背水一戰的處境,周亞夫并沒有對劉武守梁國有任何幫助。雖然到這個境地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來的,但是至少劉武明白了靠人不如靠己,在危急時刻還是堅持了下去。其實劉濞不該輸掉這場戰斗,至少不該這么快。除了周亞夫正確的軍事策略外,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劉濞的用人態度和劉武、周亞夫都大不相同。歷來能成大事者,必善于用人。劉邦、李世民甚至漢文帝劉恒都是非常經典的例子。能挑出自己需要的人才,更能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這樣其實就成功了一大半??上㈠ǖ恼匈t納士不過求名而已,完全浪費了自己身邊的人才。
七國之亂全形勢圖
??早在劉濞出征的時候,就有不少人給他提了不少非常有用的建議。他的大將軍田伯祿就建議分兵兩路,劉濞繼續往西攻函谷關,而自己帶領一部分人馬從南面攻淮南、長沙。這樣比起大家一股腦都去攻函谷關這樣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打法勝算大了很多。這個打法其實在劉邦和項羽攻秦國的時候就采用過,是個很成功的先例。但可笑的是劉濞一個兒子說擔心田伯祿分兵之后會倒戈,劉濞就否定了這個建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條很重要的準則在劉濞這根本行不通。這個人疑心太重了,對自己的大將軍都難以信任。劉濞把軍隊的指揮權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甚至楚國的軍隊也聽他指揮,可憐的楚王劉戊所托非人,白白送了性命。劉濞一直沒掂量好自己分量,他不是一個英明的君主,更不是一個好將領。
??然后又有一個年輕的恒將軍從戰略高度提了一條非常有用的建議。朝廷的軍隊以戰車兵和騎兵為主,在平原作戰具有很大優勢,而吳楚聯軍以步兵為主,可以涉險。這一路不要攻城,繞道直取武庫洛陽和糧倉敖倉,我們有了穩固的后勤供給,就可以占據地利優勢對抗朝廷了,雖然沒有入關,但是天下已經到手了一半。如果咱們一路慢慢攻城,到了梁國楚國的平原地區,等朝廷的軍隊趕上,我們就沒有反抗的余地的了。結果劉濞贊同身邊老將的說法,認為年輕人太貪功,不穩妥,又沒有采納。
??還有一個門客周丘,因為整天醉生夢死的,劉濞也沒把他當回事。起兵之后所有門客被封了官,就周丘沒有。周老兄找劉濞毛遂自薦,要了個使節(使者的信物)就跑回老家去征兵,一夜間就召集到了三萬人。等到了城陽的時候,周倉手下已經有了十幾萬人,可惜這時候劉濞已經戰敗被殺,周倉也因為背上得了毒瘡而死。
??可惜這些人才跟了劉濞,沒有機會施展,最后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反觀劉武和周亞夫就完全不同。周亞夫甚至連路上遇到的一個平民百姓的話都能采納。而劉武在危難關頭對自己下屬的信任就更加可貴了。韓安國自薦領兵,如果按劉濞的思路,韓安國也完全有可能帶著軍隊向吳楚聯軍投降。這樣情況并不稀奇??蓜⑽錄]有絲毫遲疑,立刻就任命韓安國為將軍。雖然當時是有些死馬當活馬醫的意思,但是他送行時的一跪,確實感動了全軍。有幾個自恃身份尊貴的人能放下自己的身價做到這點?或許劉武沒有周亞夫的軍事天才,但是正是他對自己部屬的完全信賴和倚重,促成了他在和劉濞對決中的成功。
??這場戰爭除了周亞夫還成就了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將——飛將軍李廣。此時的李廣正當壯年,意氣風發之時,在周亞夫麾下擔任驍騎都尉。在周亞夫率軍堅守昌邑等待給吳楚聯軍致命一擊的時候,李廣以他的英勇拔得了頭籌,他奪取了吳楚叛軍的帥旗,一下擊潰了吳楚的士氣,很快就敗北了。李廣的大名從此流傳開來。劉小弟當然也聽說了李廣的厲害。一向愛才的他喜歡得不得了,馬上把梁國的將軍印送給了李廣了,想把這個將才收到自己的麾下。結果劉武沒想到他的盛情卻害了李廣,李廣在這次戰役里立了如此大的功勞,就因為接了他的將軍印,連個封賞都沒有。(有時候想想劉武真是個單純可愛的孩子,想干啥就干啥也不顧及他老哥的感受。你愛招賢納士也就罷了,帶一幫文人吃吃喝喝的沒關系,頂多糟點錢,現在連武將都想招攬,最可恨的是還從我這挖墻腳,你這算什么意思???難道沒事準備軍事演習一下,萬一我不給你皇位你就來個軍事政變什么的?這事擱我,我也不高興。只是可憐了李廣,從這就開始奠定他“李廣難封”的命運。李廣后來盡管憑出色的箭術和武藝讓匈奴聞風喪膽,卻不是因為種種原因打敗仗就是打了勝仗卻犯錯誤功過相抵,以至于到死都沒有封上侯爵)
?
上一期:
?作者:木安蘊
木安蘊,一只有內涵的二貨,文藝外表漢子心,有時正經有時逗比,會賣萌會煽情,啥都愛好啥都關注,可惜樣樣不精通。(個人公眾號ID:muyuzayan,風格內容不定)
往期精彩推薦
下面是本文作者的支付寶二維碼,如果你喜歡他寫的東西,就用實際行動表示一下吧:)
搜索微信號:historytalking 關注時拾史事,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時拾史事是今日頭條簽約作者。時拾史事讀者群號 535858375,歡迎喜歡歷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投稿請發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更多文章,長按關注